
打印
大
中
小
根据省委统一部署,2024年4月14日至6月22日,省委巡视省属金融企业党委第二巡视组对山西农商联合银行(以下简称“省农商行”)党委开展了常规巡视。2024年8月26日,省委巡视组向省农商行党委反馈了巡视意见。按照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党委履行巡视整改主体责任情况
省农商行党委坚定扛起巡视整改主体责任,按照省委“三个不放过”要求,全面做深做实巡视“后半篇文章”。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整改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省委、省纪委关于巡视整改的部署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决完成巡视整改政治任务。
(二)强化组织领导,压实整改责任。成立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全系统“两级法人、三级党委”组织架构,同步成立市级机构包联工作组,构建起贯通省市县三级整改工作格局。建立包联推进、督导调度、考核评估等工作机制,
确保巡视整改有力有序推进。党委书记坚定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攻坚重点难点问题,班子其他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督促推动分管条线及包片机构狠抓整改落实。
(三)坚持举一反三,深化整改整治。坚持具体整改与深化整改相结合,做到点上问题不动真碰硬不过关、举一反三不到位不过关、制度机制建设不健全不过关。在抓好问题整改的同时,部署开展选人用人、股权理顺、制度建设、“近亲繁殖”、风险合规大排查专项整治,深入实施“六定”改革、干部选用、“20分钟讲台”、信贷客户经理队伍建设、风险管理队伍建设改革举措,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机制,着力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治理效能。
(四)坚持以巡促改,推动改革发展。将巡视整改贯穿支农支小、深化改革、降本增效及队伍建设等方面。普惠型涉农、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省农商行“六定”改革顺利完成,设立市级管理中心及区域审计中心。存款付息率较同期下降23个基点,同步压缩一般性支出,降本增效成效明显。更加突出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导向,不断规范选人用人程序,匡正选人用人风气。
截至目前,巡视反馈问题59个,整改完成51个。健全完善制度68项,开展专项治理5项,清理违规违纪资金8.92万元。
二、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
(一)贯彻落实巡视监督以及审计、财会、统计等其他监督发现问题整改的情况方面
1.认真落实整改主体责任。一是强化党委责任落实。围绕省委巡视反馈意见,省农商行党委制定《巡视整改工作方案》,建立巡视整改“三清单”,明确班子成员牵头整改责任,定期听取整改进展及问题销号情况,进一步扛牢整改主体责任。开展省委巡视发现共性问题未巡先改,不断检视推动问题整改。二是坚决落实第一责任。党委书记多次向分管省领导汇报改革化险、高风险机构处置等巡视反馈重点难点问题,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和帮助。指导制定《第二轮巡察工作方案》,完成对3家市级机构党委及辖内县级行社党委的政治巡察。部署开展党纪政务处分决定执行情况自查、检查及抽查,推动发现问题全部整改落实。三是持续压实整改责任。围绕外部审计指出问题,建立《审计监督发现问题及整改责任分解台账》,逐项明确班子成员牵头整改事项,压紧压实“一岗双责”。先后三次集中召开贯通省市两级机构巡视整改工作推进会,班子成员通过专题会议、座谈约谈、实地调研等方式,督促市县机构党委持续压实整改责任。
2.强化落实整改监督责任。一是持续强化监督韧劲。驻行纪检监察组牵头梳理上轮巡视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建立监督台账,检视整改成效,相关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将上轮巡视问题整改与乡村振兴领域业务发展纳入纠治“四风”监督检查范围,实现监督、整改、治理相贯通,推动巡视整改监督与乡村振兴履责监督有机融合。二是主动督促审计整改。督促印发《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管理办法》,将外部审计指出问题全部纳入整改范围,明确整改程序、标准及问责。三是加强整改日常监督。督促党委梳理汇总内外部审计指出重点问题、典型问题并开展“回头看”审计,对47名责任人进行问责。跟进监督市县机构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整改工作实现预期目标。
3.从严从实抓好问题整改。一是持续攻坚问题整改。建立协同推进审计指出问题整改工作机制,将问题整改纳入市县机构综合考核范畴,持续督促推动整改。集中整改期内完成2个问题整改销号。开展业务真实性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县级机构经营基础逐步夯实,抵债资产处置不断规范,虚假处置风险资产金额明显减少。二是坚决杜绝纸面整改。制定《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四引领·两保障”党建工作思路。印发《干部选用机制》《高级管理人员选拔任用管理办法》《县级行社高级管理人员退出岗位管理办法》,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优化党建考核项目,按季开展差异化考核。三是着力防范边改边犯。摸底县级机构纪委书记分工情况,督促相关机构党委重新调整班子成员分工,县级机构纪委书记全部“三转”到位。
4.深化运用整改整治成果。一是强化整改促制度建设。修订《贷后管理办法》,加强重点客户贷后管理。印发《不良资产处置尽职管理办法》《县级行社股东购买不良资产管理指导意见》,规范不良资产处置。研发个人贷款产品利率定价模型,调整利率上下限配置权限,防范违规调整利率风险。通过实施以上举措,相关问题得到明显改观。二是强化整改促管理治理。重建信贷运行机制,加强全流程风险管控。建立监测团队,持续监测信贷业务风险。指导县级机构设置贷后管理中心,32家试点机构试行新的信贷运行机制。“重放轻管”的信贷理念和机制得到有效扭转。三是强化整改促业务提升。印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指导县级机构认真落实巩固衔接政策,108家县级机构全部创建“乡村振兴主办银行”。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累计发放金融精准帮扶贷款110亿元。
(二)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情况方面
1.推动理论深化内化转化。一是持续提升盈利水平。通过加大贷款投放、调整业务结构、压降负债成本、优化运营管理等举措,2024年末实现拨备前利润同比增加,成本收入比持续下降且高于监管要求的县级机构压降至3家;风险资产清收处置完成年度任务,正常贷款本金收回率、利息收回率达到90%以上,自有资金投资收益率较整改目标提高0.54个百分点;网点运营成本较同期大幅压降。二是持续支持就业创业。印发《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管理办法》,2024年末创业担保贷款较巡前增加2.79亿元。研发“薪e贷”“商e贷”“金优e贷”信贷产品,满足农户、个体工商户等群体贷款需求。三是持续做好“五篇大文章”。印发《关于积蓄战略跃迁发展势能认真做好“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指导县级机构推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及数字金融各领域信贷投放实现预期目标,并推出“工薪贷”“公积金贷”2款数字化信贷产品。
2.坚定践行农信使命定位。一是坚守支农支小定位。持续加大普惠型涉农贷款投放力度,2025年2月末涉农林牧渔业贷款较巡前增加25.91亿元。巡视指出的4家机构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监管要求,3家机构占比逐步提升。稳步化解单户贷款集中度超标机构和大额风险暴露超标机构,扩规模、垒大户得到有效遏制。二是提升服务实体成效。持续加大实体贷款投放力度,2025年2月末实体贷款较巡前净增412.85亿元。平均贷存比与巡前持平,最低的1家机构贷存比较巡前提高2.62个百分点。三是全力服务民营企业。将民营、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净增等指标纳入2025年度信贷专项考核体系,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2025年2月末民营贷款较巡前增加115.61亿元,占比64.94%。
3.扎实推进重点改革任务。一是破题“上参下”改革。完成对7家县级机构投资,研究制定投后管理办法,推动被投资机构健全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有效解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新老股东关系及监管要求等问题。二是推动县联社改制。督促县联社对接政府、引进战投、处置风险、增加盈利。2家机构待外部资金到位后启动改制,1家机构实现扭亏为盈,2家机构争取监管政策支持,1家机构积极化解存量风险。指导县联社制定《不良资产债权转让管理办法》,积极运用市场化方式处置不良资产。三是推进信贷深度转型。信贷管理系统上线“企查查”数据应用功能,建立授信额度统一管理视图,防范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截至2025年2月末,贷款未统一授信问题整改取得明显成效,农户授信金额较巡前净增237.33亿元,用信金额较巡前净增181.21亿元。四是加强穿透式治理。开展公司治理实务培训和法人治理提升工作。制定公司治理重点考核指标并纳入市县机构综合考核体系。上线财务类风险监测指标,加大对客户资产负债、盈利能力及资产收益等风险监测力度。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公存款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存款业务评分细则并纳入考核,推动存款规模与质量协同发展。
4.统筹兼顾发展和安全。一是处置机构信用风险。指导高风险机构、风险边缘机构及问题村镇银行“一行一策”制定化险方案,明确高风险机构化险路径,确保风险边缘机构不裂变,加强村镇银行风险监测,投资2家高风险村镇银行并推动其主要监管指标达到化险标准。二是坚决遏制财务风险。开展风险资产清收处置专项行动并完成年度清收处置任务,账面不良资产率达到监管要求,不良资产率超标机构得到有效控降。三是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完成监管指出信息系统安全漏洞修复及复测工作,开展“两高一弱”风险排查整治,高危端口及高危漏洞全部整改,弱口令实现优化升级。巡视发现的安防及消防方面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三)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情况方面
1.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培训和意识形态自查,督促市县机构做到意识形态工作“六个纳入”。督促2家机构重新研判年度意识形态形势,坚决落实意识形态责任。摸底统战人士情况并建立台账,指导市级机构召开统战工作座谈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召开企业文化建设座谈会,大力弘扬新时代“背包精神”。全系统意识形态领域持续呈现向上向好态势。
2.扎实推进从严管党治行。一是加强党委谋划部署。召开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对主体责任年度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出台省农商行《党委及班子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2024年度任务安排》,全面从严管党治行有力有序推进。二是落深落细责任体系。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推动各级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其他成员落实“一岗双责”。完善《2024年度建设清廉农信重点工作台账》,逐项明确班子成员牵头事项。印发《县级行社党委审计委员会履职清单》,评选优秀审计项目并开展交流互鉴,不断提升审计质量。三是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召开党纪学习教育警示教育会、以案促改促建促治警示教育会、“一月一主题 一周一警示”主题警示教育及重要节点节前警示教育。编印案件警示录和警示教育案例选编,观看警示教育片,赴省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主题活动。干部员工感受更加深刻,警示效果明显。四是切实防范责任转嫁。废止《县级联社员工担保和违规风险金管理指引》,核对并返还员工缴纳的违规风险金。
3.持续加强监督执纪问责。一是不断强化政治监督。推动2021年政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基本实现整改销号。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政治监督,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印发《政治监督专项检查工作规程》,加强政治监督检查全流程管理,不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二是努力提升办案能力。开展纪检业务培训和纠治“四风”监督,不断提升主动发现问题线索能力。2024年主动发现问题线索占比不断提升,长期未办结案件实现“清零”。三是持续加强执纪问责。核查内部处理人员未给予党纪处分情况,督促相关机构给予3名党员党纪处分。第二轮巡察追责问责人员中,给予党纪处分及违规处理占比明显提升。责成1家机构退回违规发放的绩效工资及生活费,并给予责任人党内警告处分。四是认真开展廉政审核。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风廉洁意见回复工作流程的通知》,明确回复工作责任分工、工作流程及有关要求,并按程序回复党风廉洁意见。
4.防范化解廉洁风险隐患。一是防范招投标和大宗采购廉洁风险。建立对县级机构招投标及大宗采购分级报备和跟踪监督机制。将1家供应商列入黑名单,终止其在辖内农商行的全部项目实施。二是防范抵债资产接收处置廉洁风险。完成年度抵债资产处置任务。实地督导1户抵债资产问题整改,并对6名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三是防范票据业务廉洁风险。2023年存在问题的票据业务已全部到期兑付。制定《票据业务风险监测办法》,组建票据监测团队,建立票据交易员业务档案,指导规范开展票据业务。四是压缩高管自由裁量权。对受监管处罚责任人进行问责。督促1家机构终止联络员合同,并对2名责任人进行处罚。重新明确全系统存款营销费用列支范围及规定,从严管控手续费支出。五是着力消除监管盲区。对金融研究会2021-2023年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调整金融研究会会计人员,切实防范廉洁风险隐患。
5.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是坚决防范费用转嫁。督促转嫁费用机构完成问题整改,并将转嫁费用等问题列入纠治“四风”监督检查范围,切实形成有力震慑。二是积极盘活闲置资产。督促1家机构制定闲置资产盘活计划,积极推进整改。开展全系统闲置资产盘点工作,指导相关机构落实盘活计划。三是严格规范福利发放。督促2家机构停发不符合制度规定的津补贴及福利费,并给予2名责任人通报批评。印发《津贴补贴和货币性福利管理办法》,通过排查整改问责,违规发放津补贴及福利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四)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执行民主集中制,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情况方面
1.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按照“十四五”规划年度质量类、效益类指标任务,2024年各项收入完成任务目标103.98%;经营利润完成任务目标121%;不良资产率低于控制目标0.05个百分点。制定《山西省农商银行化险改革基本思路》,明确未来五年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目标及实现路径。省农商行班子成员带头走访省属企业和省直单位,指导县级机构做好中小微企业营销、走访及对接工作。2024年各项贷款净增完成省财政厅核定的年度任务。集中整改期内举办6期“20分钟讲台”和3期“农信大讲堂”,按周开展理论学习,班子成员主动领题开展调研,着力破解经营管理难点堵点,理论素养、专业能力和履职水平不断提升。
2.持续规范选人用人工作。一是加强政治素质考察。对提任干部进行政治素质鉴定。2024年8月起重新规范干部考察程序,加强对拟任干部政治素质考察。二是推动“六定”改革落地。报请省财政厅批复省农商行“六定”改革方案,完成部门设置及中层负责人选聘工作。三是强化干部日常管理。对2名违规经商办企业、逃逸式离职人员分别给予党纪处分和开除处分。明确对关键岗位人员离任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有关要求。四是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归档41人处分材料,修订《人事档案管理办法》并开展培训,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五是破解人才引进难题。开展校园招聘和“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招聘活动,录用10名科技人才。
3.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一是树立大抓基层导向。督促各级党委定期研究党建工作,按季开展党建考核。班子成员深入支部联系点指导工作、开展调研,并将落实支部联系点制度纳入各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调整配齐县级行社党委班子并完成党委换届工作。二是统一党费缴纳基数。摸底市县机构党费缴纳基数计算情况并开展集中辅导。督促13名党员足额补缴党费。三是规范开展组织生活。督促相关党支部重新召开组织生活会,制定《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实施办法》《基层党务工作实务手册》,持续规范基层组织生活。四是加强组织机构建设。督促1家机构重新调整网点人员,实现党员全覆盖。2024年全系统新发展基层网点党员245人,有效解决党员空白问题。试运行“智慧党建”系统,实现发展党员流程化、规范化。
三、需长期整改事项进展情况
(一)未完成整改进展情况
一是持续攻坚问题整改。建立省农商行条线部门、区域审计中心和县级机构抓整改工作格局,推动外部审计指出3个问题整改销号。下一步持续攻坚剩余问题整改,确保完成年度整改任务。二是强化整改促制度建设。明确抵债资产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标准,推动笔数整改率、金额整改率达到序时进度。下一步加快推动整改,严格审核销号,确保整改质效。三是强化整改促业务提升。持续加大涉农贷款及绿色贷款投放力度。涉农贷款、绿色贷款较年初分别净增102亿元、40亿元。下一步继续推动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绿色贷款增速高于实体贷款增速。四是持续提升盈利水平。扎实推进降本增效,成本收入比高于监管要求的3家县级机构较同期实现压降。下一步督促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努力压降成本收入比。五是提升服务实体成效。继续加大实体贷款投放力度,目前实体贷款较年初净增427亿元。下一步持续加大支农支小投放力度,扎实开展“让优质老客户回家”活动。六是推动县联社改制。持续督促县联社对接政府、引进战投、处置风险、增加盈利,2家机构持续保持盈利水平,1家机构资本充足率较年初提升,1家机构逐步收敛风险敞口。下一步持续督促县联社“一行一策”化解风险,为改制创造条件。七是坚决遏制财务风险。持续开展风险资产清收处置和存量风险贷款攻坚化险两个专项行动。不良资产率超标机构压降至11家。下一步持续推进专项行动,努力提升处置质效。
(二)长期整改进展情况
一是强化整改促管理治理。持续推动审计指出信贷方面问题整改,目前内外部审计指出问题整改率较评估验收时分别提升8.2、1.26个百分点。下一步持续督促推动问题整改。二是持续做好“五篇大文章”。推动1家县级机构普惠型农户及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实现持续提升。下一步继续督促3家县级机构做深做实普惠金融,努力提升普惠贷款增速。三是加大支农支小力度。约谈督导3家县级机构持续加大贷款投放力度,逐步提升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下一步继续督促县级机构持续下沉服务重心,不断提升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四是加强穿透式治理。指导县级机构修订章程并开展法人治理培训,严格执行《强化法人治理加强股权投资管理办法》。下一步重点从制度、系统及队伍建设方面加强对县级机构穿透式管理。五是防范抵债资产接收处置廉洁风险。抵债资产处置达到预期目标,下一步强化处置力度,努力完成年度任务,切实防范廉洁风险。六是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举办理论学习、“20分钟讲台”及高管培训班,持续领题开展调研,推动交流研讨及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班子成员专业能力。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省农商行党委将坚决按照省委、省纪委和省委巡视办关于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的部署要求,紧抓不放,推进整改。一是强化责任落实。进一步压紧压实巡视整改政治责任,以责任有效落实推动问题整改到位。二是强化机制运行。继续运行跟踪督导、定期调度、考核评估等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复盘评估,确保整改工作经得起检验。三是强化统筹兼顾。将巡视整改与巡察整改、审计整改、未巡先改结合起来,层层传导压力,形成整改合力,切实以高质量整改推动高质量发展。四是强化成效巩固。把巡视整改的有效做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通过制度机制、系统约束等方式固化下来,着力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治理效能。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联系方式:0351-4886013;电子邮箱:sxs_bgs@sxnx.com。
中共山西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
2025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