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banner
您的位置:首页 > 详情页

红色沃土 金色答卷丨晋中:十字岭上忆初心 晋商大地践使命


来源: 作者:晋中管理中心 武海兵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分享至: 打印 大  中 

  在左权县的十字岭上,苍松翠柏环绕着左权将军殉难处纪念碑,碑上“左权将军永垂不朽”八个金光大字,映照着1942年那个悲壮的午后——为掩护总部机关转移,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此壮烈牺牲,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不远处的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锈迹斑斑的步枪、泛黄的电报稿、磨损的纺车,似乎在静静诉说着1940年至1945年间的那段情、那些事。

  92岁的左权县老农民孙大爷抚摸着纪念馆里一张泛黄的“太行区信用合作社股票”,浑浊的眼睛亮了起来。他回忆到,1943年大旱,他家五亩谷地颗粒无收,是村里的信用合作社贷给了他3斗小米、20斤棉籽,“春播时合作社的同志背着背包来地里,见我家连耕牛都借不到,当场就批了贷款,还帮着找邻村换了种子。”那年秋天,收获的粮食除了自家果腹,还缴了两担公粮支援前线。据《太行革命根据地金融史料》记载,仅1944年,这些信用合作社就发放农业贷款折合小米120万斤,支持3800多户农民购置农具、开垦荒地,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注入金融活水,背着帆布包走村串户的“背包银行”干部就是那个年代的生动剪影。在左权县档案馆保存的1945年《信用合作社工作手册》里写着:“干部须每日携带账簿、印章、零星票币,深入田间地头,见农民缺啥就帮啥,能当场放贷绝不拖到第二天。”这种“脚踩泥土、心怀群众”的背包精神,穿越80余年风雨,迈过的一个又一个节点,更加顽强、更富生命力,将背包精神的先进性、本土性、群众性、专业性和坚韧性展示的淋漓尽致,成为了晋中市农商银行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硝烟散尽,初心不改。循着老一辈农信人的足迹,从“红色太行”到“晋商大地”,晋中市农商银行将红色基因融入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地方发展的生动实践中,以“双户”营销、专项送贷、迎老客户“回家”等一个个扎实举措书写着与背包精神、与红色热土的深厚情缘。特别是管理中心新班子组建以来,效仿老一辈农信人背着背包深入调研的实干作风,历时1个多月时间,实地走访了12家县级机构、100余个行政村与50余家企业,通过重点走访、充分讨论、精准诊断,果断开展了调研摸实情、走访见实效、营销出实招的“三实”活动,以一级带一级的行动,号召全员重拾“背包”,重塑“走出去”的营销理念,走出机关网点、走向市场客户。市县两级机构班子成员勇做新时代的“背包先锋”,发挥“第一客户经理”职责,明确了“机构班子成员定期协助支行行长拜访本支行前十大户”和“党委书记对接属地政府、重点部门、重点企业,班子成员对接包片网点乡镇社区、行政村、优质企业,客户经理对接客户全覆盖”两个举措。管理中心牵头从市场监督管理局获取到全市43.89万经营主体名单,对全市1752个小区、2666个医院、686个学校名单客户进行包点推进。两年多来,全市累计出动营销人员12.49万人次,调研走访客户13.79万户。这些坚实的脚步不仅拓展了客户资源,更在走访过程中收集到100余条客户建议,据此推动制作产品手册、对所有营业网点开通小额信贷业务等多项举措跟进落地。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晋中市农商银行积极创新,打造“数字背包”,以科技赋能重塑服务模式。自主研发“包户包效”系统、全员营销小程序以及晋中农信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客户认领、营销、维护、回访等工作的协同推进,这些系统平台如同现代版的“数字背包”,将传统背包精神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实行智囊辅导,选拔8名经验丰富的客户经理组建帮扶团队,传承老一辈农信人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深入各支行开展“一对一”辅导,针对不同客群制作30余套营销话术模板,分享成功营销案例50余个,为基层注入专业力量。开展机关瘦身,精简379名机关人员充实一线,让更多员工背上“责任背包”,投身市场开拓。同时,坚持“资产撬动负债、负债联动资产”的理念,树立金融超市全品类服务、星级客户服务理念,针对不同客群,制定差异化“一带多”“1+N”产品套餐,以“晋享贷”拳头产品打开市场,两年多来,全市农商银行存款客户净增17.57万户,增幅7.65%;“晋享贷”客户净增5.25万户,增幅241%;经营主体名单客户净增8100户,增幅21.09%;千万元以下贷款余额369.4亿元,净增95.57亿元,占比39.08%,提升4.24个百分点,存贷款市场份额、存量增量持续领跑全市金融机构。

  当左权拐儿镇的虹鳟鱼成为“水中黄金”,当榆次海玉石头饼挂上“地理标志”标签,当太谷的玛钢精密铸件走向国际市场,晋中市农商银行用产品、服务、渠道、场景给“三农”和每一个小微企业装上了“定制翅膀”。这些藏在田埂间、厂房里的变化,正是晋中市农商银行支农支小、服务地方的最美“丰收图景”,而那个坚持做,做扎实的承诺,还在继续记录着更多关于红色坚守、绿色希望的美好故事。

  “红色基因的传承,不是复制过去,而是让它在当下活起来。”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从支持春耕备耕到助力秋收冬藏,从扶持传统种植养殖到助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晋中市农商银行正以“金融为民”的初心,让“红色”永远鲜艳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