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banner
您的位置:首页 > 详情页

诚为农本 信筑商基——农商银行诚信文化的价值维度思考


来源:太原农商银行 作者:薛爱红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分享至: 打印 大  中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血脉通,肌体活。”农商银行作为扎根本土的金融力量,其与乡土的联结、自身的行稳致远,始终与“诚信”二字紧密相系。从深植县域的根脉到穿越周期的稳健,从反哺地方的赋能到代代相续的传承,诚信既是它融入乡土的“天然契约”,也是它行稳致远的内在标尺,更是它与地方共生共荣、品牌长青的精神根基。

  根脉之维诚信是农商银行联结乡土的天然契约农商银行的根系深扎县域土壤,枝叶延展至城乡每个角落,自诞生便与“三农”、小微企业结下不可分割的羁绊。这份羁绊能跨越岁月,靠的正是诚信这份无形却坚实的“天然契约”。对农户来说,农商银行的诚信是春耕时贷款如期到账的踏实,是秋收后利息明明白白的敞亮;对农商银行而言,农户“借粮育种、丰收还贷”的朴素坚守,是信贷活水持续循环的源头。这份契约让诚信文化成了农商银行的“原生肌理”,而非后天粘贴的标签。它与“三农”的信任无需刻意搭建,每一次田间地头的走访、每一笔跟着农时走的贷款,都是在给这份契约“盖章”这是它在乡村金融场域里独有的“通行证”,也是扎根乡土的底气所在。

  稳健之维诚信是农商银行行稳致远的内在标尺金融的内核是信用,诚信文化便是丈量经营方向的“内在标尺”。对农商银行而言,诚信从不是单对着客户的“一面之词”,而是贯穿经营全流程的准则:对股东,是财务数据不掺假、利润增长实打实的坦诚;对员工,是晋升通道不搞暗箱、承诺待遇说到做到的公道;对监管,是合规经营不打折扣、风险情况如实上报的自觉。当诚信成了全员认的“标尺”,经营便少了跑偏的可能。员工放贷时,会先拿“诚信标尺”量量不只看收益,更看客户是否守诺、风险是否可控;网点推产品时,会把“标尺”亮给客户不夸大收益,先讲清哪些情况不适合,不因业绩藏着掖着。这种从里到外的诚信自觉,像给银行装了“稳定器”,哪怕市场起起伏伏,也能凭着“实打实”的经营稳住步子,这才是“稳健”最扎实的落点。

  赋能之维诚信是农商银行反哺地方的价值枢纽作为地方金融的“主力军”,农商银行的诚信文化不只是“管好自己”,更是激活地方信用生态的“价值枢纽”。对小微企业,诚信是“答应不抽贷就绝不半路撤资”的笃定,是“说好贷100万就不压成80万”的实在,企业在这份稳当里敢扩产、敢投入,诚信就转成了车间的忙碌、地方的税收;对城乡居民,诚信是“存钱取钱没套路”的安心,是“推荐理财不吹泡沫”的实在,百姓在这份踏实里愿把钱托付,诚信就变成了社区里的口碑、邻里间的“放心牌”。更要紧的是,这种“转换”会滚成良性循环:农户从银行的诚信服务里尝到甜头,会更主动按时还贷;商户在诚信合作里攒了信誉,会更把“守信用”当回事。日子久了,农商银行既是地方诚信的“践行者”,也是“播种人”地方信用环境越好,银行扎根越稳,反哺地方的力气也越足,这正是“共生共荣”的门道。

  传承之维诚信是农商银行品牌长青的精神火种不少农商银行从老信用社走来,那些“背包银行”的老信合人,早把诚信酿成了“精神火种”或许是翻山越岭给独居老人送补贴的执着,或许是熬夜核对账目怕错了农户一分钱的较真,这些没写进制度的细节,都是火种最亮的光。如今谈传承,不是把火种当“老物件”摆着,而是让它在新土壤里燃得更旺。就像“上门服务”的老传统,变成了“线上办贷”的新样子手机点一点就能贷到款,背后是“数据不糊弄、流程不偷懒”的诚信;“当面算清利息”的老实在,变成了“系统自动公示”的新规范屏幕上明明白白的数字,藏着“不玩猫腻、不搞虚的”的初心。当诚信从“老信合的故事”变成“新农商的日常”,品牌就有了暖人的温度。客户选它,不只是因为“离得近”,更是因为“信得过”这种基于诚信的认同,比任何广告都管用,也是品牌能一代代立得住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