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banner
您的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弘扬“背包精神” 深耕“支农支小”

系统各级积极把企业文化建设座谈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支农支小实际行动
来源: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9日]
分享至: 打印 大  中 

  全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座谈会后,系统各级积极响应,采取多种举措将会议精神传达覆盖到每个网点、每位员工,并以传承和弘扬“背包精神”为抓手,通过创新工作机制、丰富服务内涵、强化组织保障等举措,将会议精神转化为推动支农支小的实际行动,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凝聚思想共识

  激扬奋进之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系统各级机构将有效传达全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座谈会精神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步,引导全员深刻把握背包精神的鲜明特点,为后续以背包精神为内核的企业文化落地奠定思想基础。

  太原和运城市辖内农商银行通过“以点带面”方式,在相关会议中传达座谈会精神,确保精神直达基层一线。忻州市农商银行在线上通过企业微信工作群、视频会议等平台,及时推送会议要点、领导讲话精神。阳泉、长治管理中心将座谈会精神传达与上半年业务经营督导紧密结合,并指导基层依托晨夕会等领会座谈会精神。

  在县里,沁水农商行在分析前五个月工作时,深入解读背包精神的五大鲜明特征,并要求将弘扬背包精神与业务实践深度融合。朔州农商行将传达座谈会精神向部门末梢延伸、向基层一线扎根。阳高县联社开展“文化践行故事分享会”,激发员工对背包精神的认同感与使命感。云州农商行依托企业微信“每日一课”,开设专题学习板块推进学习。左云农商行班子成员深入基层网点、党支部联系点,对座谈会议精神进行宣讲。山阴农商行在支部联系点与支部党员剖析“背包精神”的价值内涵与重要意义。孝义农商行通过座谈交流形式,组织员工围绕背包精神五方面鲜明特征谈感悟,把实践要求从“墙上”讲到员工“心上”。

  建立传承机制

  厚植文化根基

  老物件、老物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传递和传承着背包精神的特定记忆。长治管理中心组织辖内机构员工到屯留罗村山西农信社史展馆和壶关百尺长治农信社史馆参观学习,忻州管理中心组织员工分批走进神池农商行“背包精神”展览馆,切身感悟背包精神的鲜明特征。交城农商行组建社志研究小组,开展“老物件”挖掘和保护工作,搜集到30余个农信前辈肩挎背包走村串户的真实故事。

  在历史记忆的基础上,各级机构还通过师徒传承培育新生力量。清徐农商行推行“师徒结对”,由老员工传授服务技巧。神池农商行推行“1+1”师徒结对模式,200余对师徒在整村授信、农户走访中传承服务初心。潞州农商行遴选30名资深客户经理与青年员工“一对一”结对。陵川县联社建立业务营销“互助小组”,通过新老组合、强弱配对,发挥“传帮带”作用,不仅传承了业务技能,更让背包精神的服务理念渗透至青年员工心中。

  各级机构还通过常态化教育,持续宣传背包精神。忻州管理中心开设“背包精神大讲堂”,邀请退休老信贷员讲述“背包银行”故事。孝义农商行用好、用活孝廉文化基地和党建文化长廊等阵地,进一步弘扬老一辈农信人优良传统,山阴农商行将“背包精神”列为新员工入职第一课,将背包精神融入日常培训。

  创新背包服务

  彰显时代价值

  随着时代发展,“背包”工具也发生变化。临汾管理中心充分利用全市农商行542台移动展业设备,定期深入农村、社区、商场、企事业单位,实现“一键通办”“一指办理”。忻州管理中心指导辖内机构推出“数智背包”,实现贷款申请、账户开立等业务“现场办、即时结”。古交农商行依托移动作业平台等工具,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让“背包精神”在走村串巷、访企问需中焕发新活力。阳城农商行依托金融服务站与移动展业设备,构建起“线上移动展业+线下站点支撑”的立体式服务网络。泽州农商行引入移动智能终端、便携式打印机等现代化设备,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长子和沁县等农商行通过微信群、服务热线、客户经理公示牌等多渠道,提供全天候在线咨询和服务,推动实现“汗水背包”到“数智背包”的跨越。

  各级机构还结合自身实际,推出特色服务。运城农商行打造“做运城服务最好的银行”品牌,夏县农商行打造“背包金融、甜美到家”品牌,河津农商行打造“龙门背包客”品牌等,以特色服务让“背包精神”可感可及。吕梁农商行推出夜“销”活动,将金融服务送到客户身边。大同农商行开展“最美背包客”全员营销活动,以“班子成员+机关部室+包片网点”的方式开展外拓走访。广灵农商行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站,将背包服务延伸至基层。山阴农商行采取“心坎·网格背包”服务模式,把“背包精神”贯穿到特色党建工作品牌创建中,党员带头践行“背包精神”。

  加强组织保障

  激发内生动力

  晋城管理中心依托党建引领,建立“党建+文化”联合机制,发挥“金融村官”基层渗透作用,同步畅通异地金融服务渠道,引导员工在实践中传承“背包精神”。忻州管理中心制定“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结对辅导”三位一体培养方案,通过“跟岗学习、独立办贷、驻村服务”等环节,激发青年员工传承背包精神的积极性。

  晋中管理中心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带动,推动市县两级机构班子成员勇做新时代的“背包先锋”,发挥“第一客户经理”职责,明确了“机构班子成员定期协助支行行长拜访本支行前十大户”和“党委书记对接属地政府、重点部门、重点企业,班子成员对接包片网点乡镇社区、行政村、优质企业,客户经理对接客户全覆盖”两个举措,走在前、作表率。

  各级机构还相继推出激励机制,增强背包精神活力。太原农商行打造文化传播矩阵,设立“最美奋斗者”展示墙,激励全员争当背包精神的奋斗标杆。漳泽农商行设立“背包精神”传承奖,激励员工学习传承老农信人与城乡百姓的鱼水情怀。浑源农商行通过举办“背包精神”技能比武,激励全员弘扬背包精神。灵丘农商行建立“传帮带”理论+实操考评机制、团队PK机制,按季组织岗位练兵、技能比武。